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于沒覺得熱也可能中暑的問題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沒覺得熱也可能中暑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吃熱飯就會感覺中暑咋回事?
吃熱飯就會感覺中暑,可能是體質(zhì)比較虛弱,肺氣虛,如果小孩出現(xiàn)這種情況的話,有可能是呼吸道感染,或者是有支氣管炎,要注意營養(yǎng)均衡。如果是成人的話,可能有肺炎,可以服用一些調(diào)理肺氣的藥物,進行補中益氣。每天多做運動,加強鍛煉,提高心肺能力,使這種體質(zhì)得到改善。
夏天時,西亞北非溫度那么高,阿拉伯人不會中暑嗎?
刀割鼻孔是什么體驗?
我在伊拉克的庫區(qū)、阿聯(lián)酋的迪拜都生活過一段時間。燥熱難耐,是夏天最強烈的感受。白天,特別是中午和午后那一段時間,陽光很刺眼,戴了墨鏡還是睜不開眼睛。到室外呆個2分鐘,絕對是汗流浹背的狀態(tài)。所以路上沒什么人,大家都窩在家里。而我,一天24小時,25個小時都想躺著吹空調(diào)。
伊拉克的烤
不過各個地方的熱不是一回事。下面我來說說標題是怎么回事。
伊拉克庫區(qū)算是戈壁地帶,氣候比較干燥,晝夜溫差比較大。正午可以高達50度,到了夜間,溫度也能保持在30度左右。剛到庫區(qū)的時候,一開始還不信邪,中午還出了一趟門。
一出門就像走進了烤箱,風還特別大(大風應該和沙漠有關系,哪位高手請幫忙解釋一下)。你以為有風就會涼快一些么?錯!因為高溫,皮膚極為干燥。這時候吹來的熱風,就像一團團火焰扔到了你身上。最難受的是鼻孔,每一次呼吸好似一把把熱刀子捅進鼻孔,刮著鼻腔。我一直以為寒風才是刀子,到了伊拉克庫區(qū)才知道,熱風也是刀子,而且比寒風更加難以抵擋!
那天堅持走了半小時,回來的時候,衣服腋下、后背和腹部都是一條條的白霜,那都是隨著汗液排出的鹽分!
伊拉克南部地區(qū)的溫度平均比庫區(qū)還要高10度左右,實在無法想象那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。
(看著照片就覺得烤得慌。我們7、8月植被生長正茂密,中東的雜草已經(jīng)開始枯萎。)
迪拜的浪
迪拜的熱是又濕又悶又熱。迪拜處于亞熱帶,每年4、5月的時候,氣溫就可以超過30度。而6-9月期間,最低氣溫也不會低于30度。到了盛夏的時候,每一次出門都像進了桑拿房,呼吸困難。沒過幾分鐘,汗液不知不覺就從你身上所有的毛孔滲出,海洋帶來的濕氣更加讓你渾身黏糊糊的。
(電視里那種熱浪的畫面,在迪拜的柏油馬路上很常見。路面的空氣經(jīng)過高溫烘烤產(chǎn)生了一種類似于鏡子的效果,遠遠看去泛著白光,好像撒了水,其實熱空氣反光)阿拉伯人的生存智慧
看看印度、巴基斯坦,每年夏季高溫都熱死很多人。就連歐洲、加拿大這種夏季氣溫只有30來度的地方,還有流浪漢被熱死的新聞。
而西亞北非這么炎熱的氣候,如果不采取保護措施,不僅要中暑,還要出人命的。不過數(shù)千年的生存經(jīng)驗,讓當?shù)氐陌⒗税l(fā)展出了一套獨特的生存智慧。
這里不得不夸一下阿拉伯的傳統(tǒng)大袍和頭巾的優(yōu)勢。首先,大袍可以遮住脖子以下的所有部位,防止太陽輻射。其次大袍比較寬松,利于通風,加速汗液蒸發(fā),降低體感溫度。
脖子以上的部位就靠頭巾來保護了,除了防曬之外,在必要的時候,頭巾可以把整個臉遮起來阻擋風沙。
阿拉伯人都是夜貓子,也和氣溫高有很大的關系。由于白天太熱,所以大家都在家里休息,減少水分蒸發(fā),保存體力。自然而然,涼快些的夜晚就成了活動時間。雖然現(xiàn)在空調(diào)很普及了,白天的工作時間也延長了,但是夜生活的習慣還是保留了下來。阿拉伯人睡眠時間普遍在晚上12點以后,凌晨2、3點睡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。
一方水土養(yǎng)一方人。西亞北非的氣溫固然高,但是只要能找到正確的辦法,肯定就能生存下去。
西亞和北非是個地理概念,換成政治概念,就是我們常說的中東地區(qū)。
中東地區(qū)的氣候確實非常的炎熱,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就是位于該地區(qū),除此以外,中東大多數(shù)土地也都是被沙漠覆蓋。
(繁華的迪拜城外就是大沙漠)其實中東地區(qū)周圍還是有不少海洋的,這一點與中國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不同。塔克拉瑪干沙漠形成的原因是因為深居亞歐大陸內(nèi)部,周圍高大的山脈讓海洋的水汽很難到達這里。而中東地區(qū)周圍則被大西洋、地中海、紅海、印度洋、阿拉伯海所包圍,按理說不應該缺水才是,也不應該如此的炎熱。
但中東地區(qū)的緯度比較地,并且由于阿特拉斯山脈的阻擋,導致大西洋的水汽很難進入該地區(qū),對該地的區(qū)氣候影響很小,于是中東地區(qū)氣候就被副熱帶高氣壓所控制。
(阿特拉斯山脈阻擋了來自北大西洋的暖濕氣流)而副熱帶高壓區(qū)容易形成下沉氣流,大氣較為干燥,氣壓梯度小,空氣對流能力差。在這種狀態(tài)下,太陽輻射可以更多地到達地面,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氣獲得更多的熱量,使得地面附近溫度明顯攀升。
由于光照強烈,降雨稀少,中東地區(qū)普遍非常炎熱,非常!
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以南的阿濟濟亞,曾觀測到57.8℃的世界極端最高氣溫,而伊拉克的巴士拉則甚至出現(xiàn)過58.8℃的高溫,而且這還只是氣溫,至于地面溫度則更加炎熱。
這種溫度別說是人了,就連雞蛋也撐不住啊,分分鐘變成荷包蛋,真是做菜吃飯不用火!
為了能夠在戶外活動,阿拉伯人發(fā)明了獨有的服飾“阿拉伯長袍”。
阿拉伯長袍一般都是白色的,或者是淺顏色,這樣可以更好的反射太陽光線。雖然這種衣服看起了將人捂得嚴嚴實實,但這樣可以防止皮膚被強烈的陽光給曬傷,而且由于長袍非常寬大,風吹進袍子里面可以形成一個小氣流,非常的涼爽。
目前阿拉伯長袍仍然是中東阿拉伯民族的日常重要服飾,這絕對不僅僅是出于保護傳統(tǒng)文化的需要,而是因為這種服飾穿起來確實涼快。
(阿拉伯長袍)當然面對如此高溫,除非你隨時帶著個空調(diào)房,否則真的穿啥都沒用。所以中東的阿拉伯人大中午是絕對不會出來干活的,這不是懶惰或勤勞的問題,而是根本無法在如此炎熱的環(huán)境中工作,所以阿拉伯人很多或外活動都選在夜晚進行。至于那些必須在白天戶外完成的工作,則主要交給來自南亞和東南亞的勞工去完成了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沒覺得熱也可能中暑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于沒覺得熱也可能中暑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。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