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于公共自行車陸續(xù)退場的問題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公共自行車陸續(xù)退場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2019年共享單車行業(yè)發(fā)展前景如何?
共享經濟,作為前幾年的互聯(lián)網創(chuàng)業(yè)風口項目,被眾多資本機構捧得非常高,一時間只要貼上“共享”的標簽,就能夠拿到融資。浪潮退去了,才知道誰是裸泳者。2018年股市下跌,所有的行業(yè)都回歸到理性狀態(tài),泡沫破滅了,無法得到資本持續(xù)投入的企業(yè)必然會倒閉,這也是市場經濟的一種常見規(guī)律。
摩拜單車,作為共享單車領域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個品牌,率先被美團收購,即便如此,摩拜單車近半年來也沒有新增投放新的單車量,依舊保持著穩(wěn)扎穩(wěn)打的策略。而ofo就顯得很雞肋了,產品體驗差,質量品質更差,以至于擺放在大街上都成為了影響市容市貌的垃圾,同樣也找不到合適的買主,用戶退還押金而無門路,已到了瀕臨破產的地步。
摩拜單車的創(chuàng)始人胡瑋煒,也辭去了創(chuàng)始人的職位,她的最新動態(tài)是加入另外一家出行領域的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,通過被收購,胡瑋煒拿到幾十億,早已實現(xiàn)了財務自由,加入到另外一家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,完全是由于自己的追求與夢想。
因此,孟德君認為,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倒下是常態(tài),認真做好產品,服務好用戶才是王道。
為什么共享單車要調價?
共享單車調價嗎?誰先調誰先退出舞臺臺,要嗎再調回來,不然會死的很難看,不信我們可以拭目以待,筆者再這里不是亂說一通,我的依據有三點:一是,現(xiàn)在市場時機還不成熟,畢竟不是你一家獨大,市場和用戶沒得選擇的時候,和當時滴滴不能相比較,因為當時滴滴一家獨大,有話語權,所以現(xiàn)在時機不成熟。二是,你提高了價格,你能給用戶帶來什么,只是讓用戶多掏腰包嗎?憑啥呀!有這么多免費的可選呢?另外一個人一年240元也不是一小的開支,畢竟騎車人都不是有錢人?。∪?,可能是資金鏈出現(xiàn)了緊張,緊張不去找原因,而是在用戶身上掏錢,沒那么容易。大家可以算算,畢竟一個人每年240元,100萬個用戶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啊,1000萬用戶,甚至更多用戶呢,還有我們的押金呢?錢本來就不少,還有隱形的數據,放貸等收入為什么不夠用,當然有車輛費用,人員等費用!但這些都是能包住的,主要原因是管理上出了問題,我舉例子大家都懂了,各地沒收的車輛堆積成山,沒有人去找回,而是沒有了,再生產投放,造成資源浪費、環(huán)境污染不說,那也是在扔錢??!
回到主題,筆者認為,收費是在自掘墳墓,而更應該做的是抓好管理,搞好服務是根本,把錢讓第三方掏了錢,用戶得了實惠,企業(yè)賺了錢才是王道!
樓上的回答不敢茍同。
雖然,我也想讓共享單車不漲價,但是不漲價會倒閉的更快。比如酷騎單車。
何以理解?以摩拜和小黃車為例。為了爭奪客戶,幾乎去年大半年,這兩家企業(yè)都在拼死燒錢,摩拜從新用戶首月免費到5元3月,小黃車從新用戶免費到1元1個月。這些都是作死的節(jié)奏。因為雙方的人員工資、工廠購買單車費用、車輛維修、公司租金等運營成本沒有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是不花錢的。
明明知道燒錢,為了搶奪用戶,還是要咬牙堅持。因為,他們要的首要目標是拼死那些搶食的小公司。當然,很多吃瓜群眾會說他們拿用戶的押金去投資掙錢了。試問,那些低于一個單車生產價格的押金支付工廠的生產費用都不夠,難道這兩家公司都是慈善機構?工人都是慈善人員不需要工資?維修人員不需要維修費?房屋不需要租金?其實,前期他們的資金主要來自不斷融資。依靠不間斷的融資,他們成功拼掉了酷騎單車等免押金的小公司。
當然,過去的半年時間里他們也在不斷探索別的回籠資金的方法。比如摩拜,地圖車標變廣告、賣充電寶、賣雨衣、賣手套、賣手套、賣紀念品車模等的很多方式來挽回低價月卡造成的損失,但是收效不是太明顯。起碼小編我不會去購買這些個看似花哨實則沒用的玩意兒。(價格太TM離譜)而且早前的商城的禮品都可以直接用環(huán)保幣、省時幣、健康幣全額兌換,現(xiàn)在TM直接給清零了!而且改換成了摩拜幣,必須加價才能換,并且商品也比之前少的可憐。。(心疼我的大幾萬幣們。。。。)
以上的探索最終都以失敗告終。所以,共享單車即便短期內不收錢,想長期運營下去到后期也必須回歸收費的。現(xiàn)在國內共享單車企業(yè)只剩下3、4家,競爭少了。于是乎小黃車率先淘汰月卡改換1元1小時,摩拜緊接著直梯提價到20元月卡。
提價幅度之大,相信80%的用戶都接受不了,很多用戶紛紛退押金,預計2個月后才能見分曉。(年前有用戶充值了5元3月)。
有道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,加之自去年底不論是摩拜還是ofo都出現(xiàn)了融資困難的情況,所以要想繼續(xù)運營下去,只能回歸月卡充值。畢竟這是除融資外最快速的回籠資金的方法。
個人預測,現(xiàn)在共享單車的市場布局已經呈現(xiàn)出三國鼎立的格局。后期早晚會發(fā)展成二虎相爭,然后是一家獨大,直至最后的黯然退場。整個發(fā)展過程我在另一篇回答里詳細分析過了,這里就不再重復贅述了。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我去查看我的回答記錄。
可能這個發(fā)展過程可能會持續(xù)很長(1-2年?)的時間,讓我們拭目以待吧!
20塊一個月看似很多,實際上不然。如果你每天上下班都騎車,一天也就1塊錢,周末就當免費送了。
本人上班需要15公里,試過的各種方式,地鐵加共享單車的方式一天11塊雖然不是最便宜,但是性價比最高。家門口就有公交站,公交車7塊,但是一天要多花1個半小時在路上。自己開車油錢加停車費40都不夠。我最終選擇的是騎電動車,上班時間跟做地鐵差不多,但是不用幾次換乘,但是一次性投入7000塊買車,平均到每天成本也是大概10塊,但每天停車充電也很麻煩。
綜合算下來,共享單車月卡20元對于上班族不貴,不過要是能10元以下就更合理且容易接受了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公共自行車陸續(xù)退場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于公共自行車陸續(xù)退場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。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